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直属动态>正文
策马驰骋大西北 ——内蒙古钻探工程公司高质量发展综述
───
2024-10-17 09:29:00     来源:内蒙古地矿     浏览次数:

本网讯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坐落着这么一支地质勘探“铁军”,这支队伍秉持着“蒙古马精神”,驰骋于我国的西北大漠、戈壁荒滩与崇山峻岭之间。二十余年来,这支队伍共施工各类钻井4000余口,钻探总进尺700余万米,是全国非油田行业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钻探资质准入的勘探队伍。

该公司始终践行“与德者为伍,与智者同行,与巨人牵手”的合作理念,现已成为内蒙古唯——家具有5000米深度钻探能力的勘探队伍,可承担5000米以内各种类型能源井钻探施工任务,勘探足迹遍布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多个油气勘探区,先后为华北油田、长庆气田、中原油田、延长油田、山西蓝焰控股集团、山西兰花集团、中海油山西分公司、中核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等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合作领域囊括了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铀矿等,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

万马疾驰过草原,争流百舸龙击世。走进内蒙古煤炭地质勘查集团钻探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钻探工程公司”),看该企业是如何博击市场浪潮,走向行业前列的。

追求卓越,打造样板工程

从原来单一的煤田勘探业务到目前成为油气钻井行业的优质队伍,内蒙古钻探工程公司实现了华丽转身,但这亮丽的光环背后,却凝结着该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劳与汗水。


沙海莽莽,群湖争艳。在我国的西北边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大漠孤烟,景色壮美。与这美丽如画形影相随的还有这里无比恶劣的自然环境。炎炎夏日,地表温度最高时可达到60度以上,生鸡蛋放在沙窝里可以煮熟;严寒冬季,最低温度可下降至零下30余度,可谓是滴水成冰。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该公司NM5035钻井队全体干部员工,义无反顾挺进人迹罕至的茫茫沙漠。施工期间,他们弘扬铁人精神,克服沙漠腹地施工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影响,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战风沙、斗酷暑,优质高效完成该井设计的各项钻井施工任务,顺利攻克了钻井过程中井底温度高、地层倾角大、井漏、卡钻、井喷等一系列施工难题,在这个陌生的区块以钻井周期96.9天、平均机械钻速7.17米/小时的业绩,创同区块较好的钻井施工指标,赢得了业主高度认可,单井深度刷新了内蒙古能源勘探系统最深井纪录,从此该公司步入了施工中深井的高端领域。

2023年他们继续在该区块施工的拐16-1井,完钻井深4742米,再次刷新了内蒙古自有勘探队伍最深钻井纪录。该井是这一区块第一口水平井,水平段长达800余米,且水平段大部分在石英砾岩层钻进,施工难度超出想象。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既定的施工目标,他们引进了国内油气钻探领域最先进的“旋转导向”技术,使用能够在坚硬地层定向复合钻进的“狮虎兽”钻头,以克服巨大困难的代价赢得了胜利,更赢得了市场。同年,该井队在拐子湖区块以277天的时间共完井3口,创造了该区块一年内最多钻井施工纪录,此举充分证明了该公司是否能干好深井的问题。

这仅仅是该公司在钻探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2019年-2023年,该公司5035井队分别以完井井深4109.46m、4656m和4742m不断刷新着内蒙古勘探系统钻探最深井纪录,还曾以815米/日的钻井速度创下了单日最快钻井进尺纪录。目前正在施工的拐18井,设计完钻井深4997米,再次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该公司3021井队在中石化中原油田内蒙古探区白音查干石油钻井区块内,屡次刷新该区块20年来钻井施工最高钻效和钻井最短周期纪录,在中石化系统石油工程“四提”工作中多次受到表彰。

该公司煤层气团队,扎根山西煤层气领域17年,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特别是煤层气水平井的施工,被业主定为免检的样板示范工程。过硬的技术给该公司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2019年5月施工了山西蓝焰煤层气“快速跟管穿越多层采空区复杂地层钻井”国家重大科技实验项目。2020年5月,该公司承揽的甘肃窑街煤电集团海石湾瓦斯治理项目,是集“钻前、钻井、测井、固井、射孔、压裂、排采、井场建设”等一体化的综合工程,该项目已在窑街煤电集团瓦斯和二氧化碳突出治理领域内取得重大突破,并成为甘肃省瓦斯治理示范工程。

不仅在油气、煤层气领域表现出优异的成绩,在素有核工业的“粮食”的铀矿领域亦有涉足。2020年4月该公司在新疆伊犁地区施工的核工业铀矿水平对接实验井P17井被评为中核集团2020年度优质工程,并颁发了《铀矿水平对接井优质工程验收书》,该井是全球首次将水平对接井施工技术成功应用到铀矿开采领域。

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内蒙古钻探工程公司正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铁杵磨针、滴水穿石的韧劲,在“形”与“势”的变化中不断坚定信心,才取得了这些令同行羡慕不已的优异成绩。

科技创新,走在前开新局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动力,内蒙古钻探工程公司自成立以来根据自身发展战略需要,坚持技术引领、创新驱动,引进并应用了复合钻进、水平对接、跟管钻进、欠平衡钻进等先进钻井技术,为原有钻机安装了顶部驱动、配备了整体滑道、动力系统油改电等升级改造,使工程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钻探技术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非油田勘探队伍前列。

对于额济纳旗巴丹吉林沙漠的风,当地有着很形象的比喻“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这样的气候对于钻探来说可谓是不小的麻烦,影响最大的当属用于近80公里的沙漠补给道路时常被沙丘所淹埋,影响施工进度。

2022年开始,钻探工程公司承揽的中原油田额济纳旗银额新区钻井工程施工项目位于沙漠腹地,常年受大风扬沙天气影响,道路通行不畅,井队所需的生产物资特别是柴油经常被堵到路上,不能按时送至现场,再加上所用钻机配备的柴油动力系统能耗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设备故障频繁,严重制约和影响项目生产进度和经营效益。偶然的机会,该公司发现银额新区已投产的油气井,有大量的伴生天然气,因诸多原因无法利用,直接点火燃烧,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

2023年公司为解决柴油在沙漠中的运送难题,推进设备升级改造,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积极与中原油田相关部门协商,为该公司在该区域从事钻井施工的队伍争取到以较低价使用天然气的权利,随后组织各部门和相关人员讨论研究如何科学地利用伴生天然气,经过市场调研并充分论证后,确定了将ZJ50钻机的主动力系统由柴油机驱动改造为燃气发电机组供电、交流变频电机驱动的节能降耗设备升级方案,并分阶段开始组织实施。该项目完成后,进一步推动钻井作业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提高效率,实现钻井施工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有效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该公司在组织实施中原油田白音查干区块钻井作业中发现,因该区块苏红图组、银根组地层大段紫红色泥岩、红色泥岩地层易吸水膨胀,造成缩径卡钻等不稳定的情况的发生。为解决上述施工难点,该公司为更新改造的钻机配置了额定承载力3150KN的顶部驱动装置,对老旧的ZJ30钻机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将其升级为满足5000m钻井施工能力的电动钻机。小改进产生了大效益,顶部驱动的配备进一步提升了钻进速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多种井内复杂事故的发生。

十几年前组建的ZJ50钻机没有滑道,在同一井场施工多口生产井时,上一口井完井后,需全部拆卸后再重新安装,用时在8-10天,且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2021年他们为这部钻机增置了整体滑道,整套钻机移动到既定的井口只需几个小时,实现了当天移塔,当天开钻,当天一开固井,缩短了钻井周期,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30日,由该公司承揽的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拐子湖区块“G6-6井”开钻,项目全体职工想方设法控质量提速度,使用了多级变径导向稳定器,实行“大钻压、大扭矩、大排量、高泵压、高转速”的“三大两高”钻井参数,解决了泥页岩垮塌埋钻、缩径卡钻、井喷”等诸多难题,实现了一个月钻完一口中深井的“最佳速度”,以全井15.71米/小时的平均机械钻速,创造了拐子湖区块十多年来的一个奇迹!

一项项成果,一串串数字,代表着他们翻越过的一座座高山,更代表着他们的坚强信念。“2022年我们解决了能够打中深井的能力问题,2023年我们解决了能够打好中深井的问题,2024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着力解决如何在中深井领域内不断发展壮大的问题。”该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宋学重无比自信地说。

汗水不会辜负每一位奋斗者

成功没有偶然,是成功者用无数次的挫折与汗水铸就了靓眼的成绩。“世上没有干不成的事,只有干不成事的人。”宋学重对于成功有着更加独到的见解。该公司的企业宗旨明确提出要弘扬“蒙古马精神”忠于职守、吃苦耐劳、坚韧不拨、一往无前。

正是在这种“不怕吃苦、攻坚克难、挑战极限、再创辉煌”的精神鼓舞之下,一支支野外一线团队在荒漠、风沙、严寒、酷暑之间战天斗地,闯出了一片片新天地。2019年该公司NM5035井队在施工华北油田河套盆地吉兰泰凹陷部署的“吉华7号”油气探井时,遇到了地层倾角大、自然增斜率高、地层可钻性差,钻时慢、钻井液温度高等诸多棘手问题,全体员工发扬主人翁意识、极强的责任心和忘我的拼搏精神,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把一次次事故扼杀在了摇篮之中,最终以完井井深4109.40米的深度顺利完钻,钻探深度第一次突破内蒙古勘探系统最深纪录。

“天上看不到一只飞鸟,地上见不到一棵青草”的沙漠里缺水、缺电、缺手机信号,缺一切必要的生产生活物资,与繁华的城市如同两个世界,但这里永远不缺的是整个团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昂扬斗志。2023年4月21日—27日,整个钻探公司都是在无比煎熬的状态下度过的。当时NM5035井队在拐16-1井二开钻进结束后,井内出现严重“缩径”现象,仅起钻一个工序就进行了3个昼夜。这一复杂现象牵动着整个公司全体员工的心,乍暖还寒的时节,大漠的风沙仍在狂虐,钻台上的工人们却激战正酣,深夜里工人的汗水从棉工衣内浸出后形成坚硬的霜壳,这汗水裹夹着的是双手忙碌和精神高度集中的一种境况。与钻探现场同样处于紧张状态的还有千里之外该公司总部办公室,宋学重端坐在生产指挥中心的会议桌前,全身贯注地盯着显示大屏,观察着钻井平台上操作人员的一举一动。“告诉前方兄弟们,达不到既定目标,今晚我与你们共同度过这个不眠之夜。”他向前方的全体“将士”送去了关怀,更送去了坚定的信心。

随着前方复杂情况的逐步排除,历经6个多昼夜终于二开套管顺利下到设计位置,凌晨2:50分,宋学重的手机响起铃声:“宋总,套管下到设计位置2609米,开泵循环正常。”现场指挥长田永岗给他发来了这条久违的信息,自此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并于2:51回复了指挥长的信息。据他本人介绍,对于他来说这早已成为了常态,关键时刻没有前方发来的信息,一夜都合不上眼。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这只是该公司在发展“长征路”上的一件件微小的事情,可这样的故事在整个发展历程中却数不胜数。宋学重向记者坦言,为了洽谈业务,他的公务用车最多时一年跑13万多公里,“两人一车”成为他工作与生活的全部。更有甚者,为了更快的拿到项目,他需要在外地连续出差数月之久。为了确保工期和节假日期间施工安全,他曾多次在施工现场与工人们共度春节。

“自2010年截至到目前,14年间我们没有一个体制内的工程,没有一分钱的财政拨款,企业运营、员工工资、设备升级与维护、工人的‘五险一金’等全部支出,都是整个团队依靠顽强拼搏的精神,一个汗珠摔八瓣从市场上挣取的。”他自豪地说。他们坚信人生不是靠泪水博得的同情,而是靠汗水赢得的掌声。

“再苦再难,我们不能亏了工人,工人的既得利益丝毫不能少。”坚持人民至上同样是该公司的制胜法宝。“我们一线的员工回到机关办事,只要我在总部,我是必须要自己掏腰包请他们吃饭的,每个员工家里的困难我都会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对于宋学重来说,这也是他对一线员工情感深厚的体现。

2021年中秋佳节期间,宋学重带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及机关全体员工,行程3000余公里,深入到中原油田巴盟项目部、山西煤层气吕梁项目部等多支井队开展“同走创业路,共圆油气梦”中秋主题活动,与一线工人促膝谈心,及时掌握并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市场开拓方面,该公司始终秉承“市场为王”的理念,在绩效考核中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有效调动了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彻底根除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陈疴旧病。

在理想与信念、坚强与拼搏、严管与厚爱中,该公司已然打造成了一支管理规范、技术过硬、装备精良的专业化勘探队伍,构建成以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等能源勘探规模化经营发展格局。目前该公司拥有ZJ50DB、ZJ50/3150L、ZJ40/2250L、XJ650、ZJ30-1700B等钻探设备,无线随钻测量仪、全方位地质导向、顶部驱动装置等先进钻井辅助设备,成熟规范的整套油气钻探技术和管理体系,成为国内非油田行业最早具有 5000 米深度钻探能力的勘探队伍,具备5000米以内钻井、测井、录井、固井、定向、地质导向、精准对接、井下作业等综合服务能力。

如今,这支西北钻探铁军以势不可挡的发展劲头,驰骋于中国的能源勘探市场,从该公司展示的项目分布图上来看,勘探足迹已踏遍了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江苏、安徽、辽宁、吉林、甘肃、宁夏等多个省份。

新征程、新起点、新使命。下一步该公司将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坚持以“强化科学管理,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专业技能,更好服务社会”为经营宗旨,以“知行合一,守正创新,锲而不害,永攀高峰”的企业精神,以“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核心价值观,不断锤炼团队,创造精品工程,紧跟国家能源发展步伐,满足能源开发领域需求,在企业转型和绿色发展进程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王亚楠)

分享到: 微信 新浪 QQ

责任编辑:
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公司主办  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腾飞南路40号 电话:0471-6232917  蒙ICP备18005715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907号
内蒙古地质矿产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内蒙古汇联科技有限公司 ipv6 ready本网站支持IPV6网络